首页

跪在李婉怡脚下李雪君

时间:2025-05-24 08:03:41 作者:陕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浏览量:86315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陈杭)“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于11月22日举办,围绕国际合作和产品出海、医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等话题设置平行论坛,并首次设置海外分会场,开展跨国连线交流,进行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合作项目签约,推动医药健康企业走向国际。

  这是记者13日从“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专场上获悉的。

  将首次发布2024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

  今年,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以“探索生命共创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协,市药监局与昌平区政府共同主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投促中心等部门支持举办,采用“1+8+1+N”的模式,20余家外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机构等受邀参会,上百位顶尖专家将围绕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生态构建等议题,共话开放创新,共谋发展机遇,为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举办一场开幕式。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将首次发布2024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将发布成立医学装备外科技能培训中心,这将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医学技能中心在中国合作的首个智能化外科技能培训中心项目。

  二是举办八场平行论坛。围绕医药健康前沿赛道举办先进医学装备创新发展论坛、国际药物研发论坛、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围绕科技服务产业生态举办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医学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围绕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举办产品出海跨国连线论坛、中俄医药人才培养与市场准入研讨大会、国产医学装备国际化发展研讨会等活动。

  三是举办一场展览展示。以“聚焦前沿技术引领创新发展”为主题,广泛邀请医药健康企业参展,同时设置前沿技术、美丽健康以及重大医疗装备等集中展区,对“生命谷”发展成果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创新进行综合展示。

  探讨生命科技创新趋势

  据悉,论坛将呈现诸多特点:

  一是丰富内涵,促进融合。主论坛加系列配套活动共计20余场,首次设置学术大会、产业论坛、项目交流、文化活动4大板块,围绕前沿技术、医疗器械、美丽健康、合成生物制造等优势赛道,以及医药研发、金融投资、产品出海等重要环节,进一步促进“政产学研医金介”融合发展。

  二是聚焦前沿,引领创新。瞄准生命科学颠覆性技术,通过行业论坛、创新项目大赛和路演、产品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探讨生命科技创新趋势,抢占赛道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生命科学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三是对标国际,开放合作。围绕国际合作和产品出海、医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等话题设置平行论坛,并首次设置海外分会场,开展跨国连线交流,进行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合作项目签约,推动医药健康企业走向国际。(完) 【编辑:张燕玲】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低空经济持续“出圈” 多方推动低空产业“高飞”

李家超认为,融入国家发展是香港的重要机遇。要抓住这一机遇,不仅需发挥香港的发展潜力,更应理解香港的根、明白“我们从何而来”,多了解国家的文化历史和当下发展。他表示,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容易地将社会凝聚成一家,丰富香港的整体价值观和文化。

台商台企参访团:投资新疆正当时

4月12日电 据东风公司纪委、湖北省咸宁市纪委监委消息,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东风公司纪委和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RDSA产业联盟在珠海成立

2月14日台湾有关方面粗暴对待大陆渔船致2名渔民遇难恶性事件发生后,福建省、泉州市有关方面持续与船员家属沟通。2月20日上午,泉州市红十字会等派人陪同船员家属抵达金门,将接回2名生还人员并处理相关善后事宜。

治理恶意P图违法行为难在哪儿?内容审核标准不明确

展望未来,奥勒留表示,巴西将继续致力于消除贫困,为所有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构建一个以尊重差异和维护国家间和平为基础的世界秩序而奋斗。他同样期望,下一个50年能够继续见证巴西和中国之间务实合作的延续。(完)

刘兆玄建议扩大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

永德县副县长左佳表示,“今年,永德县依托院士专家技术团队,以南汀河流域22万亩‘百里坚果长廊’为重点,把全县坚果划分为79个‘责任林’,由责任领导和科技服务员引导种植户进行‘修剪、施肥、果园放蜂、保花保果、水分管理、病虫鼠害防控’6项关键措施。”

相关资讯
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了,为何是8月15日?

(二)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现实要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同时要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适应我国科技事业新的历史方位、发展要求,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应对科技领域重大风险挑战,要求我们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好走实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必将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动力,推动我国科技实力加快实现质的飞跃、系统提升,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引领我国从创新大国跃升为创新强国。

热门资讯